台灣傳統產業跨足觀光業,近年已成為一種新趨勢,紛紛設立的產業博物館,除了對其本業可增加收益,也負起教育大眾認識產業的功能,在某種程度上是可行的方向。
位於鹿港的彰濱工業區內,計有四個博物館家族:台明將台灣玻璃館、白蘭氏健康博物館、秀傳醫學博物館,以及後來增添的新成員--緞帶王織帶文化園區。
每個博物館各有不可替代的特色,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緞帶王,一條小小的緞帶,編織著大大的夢想。
以我參觀過的產業博物館體驗中,我覺得緞帶王文化園區在接待方面頗為用心,不管是否事先預約、不管團體客或散客,就算只來了小貓二三隻,一律由導覽員帶領,一路詳細解說,讓參觀者茅塞頓開,而不會有走馬看花的迷芒。
緞帶王文化園區由縉陽公司所創設,成立於1988年的縉陽公司,原本是一間專業「織帶」紡織品生產工廠,專門生產耶誕節慶、花藝設計材料使用的緞帶,市面上所見形形色色的緞帶都來自這家公司。
織帶和緞帶如何區別?
在基本的經紗與緯紗交錯中,使用不同的技術並搭配不同材質的色紗,織出各式各樣的「織帶」,就是一般俗稱的「緞帶」,二者基本上是相同的,只是名稱略有不同。
初步了解緞帶的來龍去脈,接著進入工廠參觀,一個可愛的吉祥物「織寶」,在入口處笑臉迎接。
走進狹長的甬道,首先看到彩虹編織區,整面牆垂掛各種色彩緞帶,不同的色系代表著不同的性格分析。
導覽員會分給每個人一條緞帶,可以在織帶牆上編織任何圖案。
導覽員示範的可愛娃娃,這是一種有趣的創意,用以提示緞帶用途的無限可能。
接下來說到重點了:原本生產緞帶的工廠,為何搖身一變成為產業博物館?
話說縉陽公司以緞帶外銷美、歐、中南美等地,與台灣紡織產業一樣,面臨來自大陸的低價競爭,當大多數同業都到海外設廠,縉陽仍選擇不出走,堅持把緞帶產業的根留在台灣。
縉陽公司董事長吳世長說:「不能讓緞帶產業在台灣消失。」
設立織帶文化園區,讓大眾認識這項產業,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,把緞帶產業的根留在台灣。
一幅手拉花編成的巨型台灣地圖,就是縉陽編織的緞帶夢想國度。
跟著導覽員的腳步,來到「穿紗情境體驗區」,突然感覺有點熱。
原來這是特地規劃的一個工作情境區域,早期的紡紗廠設備不是很好,而穿紗的過程不能有風,有風會把紗吹開,也不能太乾燥,太乾燥紗會斷掉,所以穿紗區很少使用電風扇或冷氣。
工作人員就在悶熱的環境揮汗工作著,因此設置相似的場域,讓大家體驗傳統產業的辛苦一面。
穿紗過程繁複,在很小的孔穿來穿去,除了要有好眼力、有耐心還要能耐熱,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。
縉陽是目前台灣唯一擁有一貫性的緞帶生產工廠,這條長廊的一邊圖文解說生產線的各個流程,另一邊透過玻璃可以實際看到機台運作情形(但為尊重產業機密,拍照盡量避免帶到)。
長廊的尾端兩側則有五花八門的緞帶在牆面上裝飾,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花色圖案盡在於此。
以色系來區分的緞帶各有名稱:
紫醉金迷、童年往事、熱情如火、紅運當頭、綠野仙蹤、湛藍天空、古色古香……等等。
這麼多美麗的緞帶,構成一條「繽紛織帶隧道」,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,原來緞帶的世界是這麼的多彩多姿!
緞帶誕生於法國里昂的聖埃蒂安(Saint-Etienne),一開始以較窄細的素色緞帶為主。到十七世紀緞帶成為貴族不可或缺的裝飾品,由此開始急速發展。
時至今日,以最新化學纖維技術開發出的各種緞帶,給人的印象也越來越多樣化了,更進一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美感和樂趣。
並不是每一種緞帶都是用機器織出來的,其中也包含了轉印和其他各類的方式,才能看到如此千變萬化的緞帶。
美麗的緞帶,總是給人幸福的感覺:
鬆開蝴蝶結、打開禮物的感動;
頭上綁蝴蝶結、隨之飛舞的喜悅。
從古至今,緞帶連結著許多女孩瑰麗的夢想。
然而,緞帶只能用來打蝴蝶結嗎?
在精心佈置的展示櫥窗裡,有特殊節日推出的應景商品:聖誕節、萬聖節還有情人節,沒想到聖誕老公公、聖誕樹都是緞帶做的吧?
另外,在緞帶設計的陳列空間,以緹花針織國畫「菊竹蘭梅」等作品,更是將緞帶的創作提升到一個嶄新境界。
一根緞帶可以創造出一個怎樣的世界?答案是:無限可能。
資訊來源:緞帶王織帶文化園區
為了提供最好的導覽參觀品質,請事先預約參觀時間。(無預約者,可當場登記資料入園)
營業時間:周二至周日早上9:00至下午5:00,最後入園時間下午3:30。(周日及國定假日配合員工休假,生產線採靜態參觀)
留言列表